电机壳缩陷的产生原因分析
振动电机壳铸件的材质为4T0一1生产中时常在位于上型的一个支座上产生缩陷(缩陷强度不尽相同),由此引起的铸件次品、废品率为10%一15%。前一阶段,连续两炉机壳的缩陷次品、废品率均为。后来,通过对造型工艺和炉前配料进行分析和现场浇注观察,找到了产生缩陷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这一缺陷的次品、废品率降为零,从而了这一缺陷。
铸件缩陷是在铸件表面出现的塌陷程度不同的凹坑,在缩陷部位常有内缩孔或缩松存在,主要是由于补缩不足造成的。通过对振动电机壳原造型工艺的了解发现,该铸件除设有砂45~的直浇道和45250~18mm的梯形截面内浇道外,没有采取其他任何工艺措施,而且直浇道压头(相对于铸件在铸型中的 高部位)不足50mm。在浇注现场观察发现,到浇注后期,尽管浇注速度有所减小,但当铸型和直浇道充满后马上停止浇注移走浇包,这样约30一40.后发现直浇道内液面下降了约50一60m。。为了做对比试验,在浇 个铸型时,当铸型和直浇道注满铁液移走浇包后约205,待直浇道内液面下降约30一4omnr时,再用手端包补浇铁液。结果在清理铸件时发现前者有缩陷而后者没有。这说明此时的缩陷主要是由于直浇道压头过低、补充铁液不足造成的。在该情况下;后期浇注速度的快慢对是否产生缩陷和缩陷的程度大小有很大关系。
另外,我们还发现,在每一大包铁液中(铁液包容量为650kg,每个铸件重120翰),前半包铁液浇注的铸件产生缩陷的儿率比后半包铁液浇往的铸件产生缩陷的J仁率大。经统计,以前铸件缩陷次品、废品率大约为10%一15%时,在所有由缩陷引起的次品、废品铸件中,用前半包铁液浇注的铸件约占67.2%,用后半包铁液浇注的铸件约占32.8%。这说明浇注温度的高低对缩陷的产生与否和缩陷的程度大小也有影响。
对于后来出现的连续两炉机壳10%缩陷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的影响已不是主要的了。通过对保留的护前三角试片的观察发现,试片的白口宽度、三面缩陷程度以及试片 的缩松程度明显增大。对铸件本体取样化验,发现与正常处理的球墨铸铁铸件相比,残留稀土和残留镁含量分别增加0.017%和0.01%,这充分说明球化剂加入量比原来增加了。根据该厂炉前处理条件下稀土和镁的铁液吸收率推算出,当时的球化剂加入量约为2.1%一2.2%。通过对炉前配料人员的了解也证实了这一点。
我们知道,镁和稀土等球化元素都是强烈的反石墨化元紊,能使球化后铁液的白口倾向增大,稀土和镁在铁液中的残留量越多,铸件产生针孔、缩松的倾向以及产生白口的倾向越大。而孕育剂的作用就是或白口,该厂的炉前配料恰恰就是在增大了球化剂用量的同时,孕育剂《753Fe)的用量没有相应增加。从而导致铸件有比较大的白臼倾向,使铁液在凝固后期的石墨化膨胀蚤减小,因而表观收缩量增大,此时,若铁液补缩跟不上,会很容易在铸件的较高、较厚大部位产生缩陷,严重者会产生内部缩孔。
电机壳缩陷的产生原因分析由光明机械编辑整理。